《三十六计》之树上开花

  • 发布时间:2020-06-10 14:15:25
  • |
  • 作者:宿豫区图书馆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895次
image001.jpg?v=1745071929216

说到兵法、说到计谋,我们经常会想到“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”,很多人可能以为这句话是出自《孙子兵法》,其实并不如此,它真正的起源应该是《三十六计》。

《三十六计》是一部影响较大、流传甚广的兵家权谋书。而“三十六计”这个词,来自于南北朝。《南齐书•王敬则传》记载:“敬则曰:‘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’”这里的“檀公”就是指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檀道济,由此则可以看出,“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”是檀道济所创造。它的意思是,在败局已定、无可挽回的情况下,唯有退却,方为上策。此语后来被人沿用至今,成为众人皆知的成语。不过,这本书究竟为何人何时所写,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,因此人们一般认为此书是在明末清初之际积累成书的。

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并了解真正的三十六计吧。

树上开花:比喻投资本钱以赚取利润。亦比喻将本求利,别有收获。

原文:借局布势,力小势大。鸿渐于陆,其羽可用为仪也。

解释:借助某种局面(或手段)布成有利的阵势,兵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。就像《易经•渐》卦中所说,鸿雁飞向大陆,全凭它的羽毛丰满助长气势。同样,弱小的部队凭借某种因素,改变外部形态之后,自己的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,就像鸿雁长了羽毛丰满的翅膀一样。

浅解:借助某种手段培养自己的德性,进而影响他人。

造句:1.经过商议之后,众人决定采取树上开花的策略。

2.遗憾呐,树上开花之计刚刚施出,他的脚跟还没站稳,又要面对各方的置疑了。

3.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七回:“总而言之,这件事参出去,胡统领一面多少总可以生法,还可以‘树上开花’。”

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,阅读“树上开花”的故事,并回答下方的成语小提问。

image002.png?v=1745071929216

提问:

1.下面哪个成语和“树上开花”这一计谋意义最相似?

A.虚张声势  B.不动声色  C.背水一战  D.直来直去

2.下面哪个括号中可以加上“树上开花”这个成语?

A. 当自己的力量微小而不足以抵抗敌人时,要懂得用"(    )"这个计谋来使自己的阵营显得强大,从而震慑敌人。 

B. 预选赛出线的全部希望就在这最后一搏,队员们决心(    )。